歲末又是各大單位的體檢季,每到這個時候,有關「胸片不能亂照,輻射過量會致癌」等體檢方面的話題又重新被人熱炒,引發很多人的擔憂。另一方面,早已在醫學上被廢除的名詞——「宮頸糜爛」,依然以高姿態高頻率頻繁出現在不少體檢機構的體檢報告上,並且對如何治療言之鑿鑿。事實上,正如專家所說,分清胸透和胸片的區別,好過不明原因的擔憂;弄清宮頸糜爛的醫學表述和臨床表現,就不會為是否致癌引發無謂的擔心。體檢常識,也需要常換常新。

常識誤讀1 胸片不能亂照,輻射過量會致癌

每年拍一次胸片體檢很必要

在體檢X光片檢查處,一般會清楚標明「孕婦或備孕者不宜進行」的告示。「胸透是很原始的體檢項目,現在醫院一般都會採取胸片的方式進行檢查。」北京中醫醫院放射科主任鄭新說。分清胸透和胸片的區別,好過不明原因的擔憂。每年拍一次胸片體檢是必要的,條件允許的話,胸透應該被胸片取代。

對於複雜難以診斷的疾病,當疾病的致命風險遠遠大於輻射帶來的危險,為盡量保證生命的長久,就要考慮使用CT等檢查手段。CT是根據被測物體各部分對射線的吸收與透過率不同,由計算機採集透過射線並形成三維立體成像,能發現更多體內部位的細小病變。「CT以前的劑量是照400-700張胸片的劑量,現在大約五六張至幾十張胸片的劑量不等,做CT的病人也沒有出現過因此病情惡化的報道。胸片還有可能漏診,CT的漏診率很低,對於相關高危人群來說,如果涉及治療,還需要CT檢查確診。」

用照片取代透視,最優化受照劑量

「對於醫療輻射來說,醫生要遵循三個條件:不需要做CT的,堅決不做;二是最優化治療方案,盡量減少患者的受照劑量;三是專業醫師對病人的專業指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原副所長,研究員趙蘭才說,CT的一次受照劑量大約在10mSv。

現在的臨床放射科的作業條件大大好於以往,醫生會隔室做透視,片子是傳送帶傳送過來的,有鉛橡膠圍屏來防X射線。「只有需要做介入放射性的臨床醫生,需要在螢光屏直接透視下做導管插入等手術或給藥,這部分醫生的手部受照劑量是沒有辦法控制的。」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葉常青說,現在很少做透視,透視劑量強,所以大力推廣照片。兩次透視間隔時間最好在一年以上。透視要受1mSv的量,而如拍胸片的照片方式患者只需受0.1~0.4mSv。

關於微博裡傳言「胸透的放射線可致部分機體細胞受損,這些受損細胞如果沒能自我修復,就會殘存於機體裡,像『定時炸彈』,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瘋狂複製,成為癌症病灶。」鄭新說,這種說法10年前在國外就有了,並且在理論上成立。所以歐美國家有相關制度來明確輻射量和輻射傷害。由於X光屬於電離輻射,這些射線都有可能引起物質的電離。這些射線因為單個粒子的能量遠高於分子的化學鍵能,可以破壞分子,造成傷害,引起變異甚至誘發癌症。

所以,兒童和孕婦一般不提倡接受X光照射,不得將核素顯像檢查和X射線胸部檢查列入對嬰幼兒及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除非懷疑孩子有肺部感染或不能確診的病變需要透視確診。而B超則是葉常青非常推薦的無損傷的照射。「B超是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門影像學科,沒有前三項檢查的輻射風險,但是超聲看不見胸,超聲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按照醫生的指導規範使用,就可以保證其安全性。」鄭新說,所有這些檢查項目,需要請專科醫生進行診斷。

■ 熱點Q&A

基層缺乏運行高檔設備人員

Q既然胸片安全性優於胸透,為何目前大部分體檢機構多採用的仍是胸透檢查?操作人員的專業性對檢查的準確性是否有一定的影響?

鄭新:做X光透視用的機器只需10萬,DR機器(直接數字化成像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攝片技術)得花300萬,成本相差巨大,胸片成本上去了,對於60%的人口屬於低收入人群的中國來說,基層醫療機構依賴國家補償投入運行,加上設備耗電、操作人員、醫生的主觀反應速度和水平素質,如果要多照幾個角度,劑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基層放射學檢查缺乏經濟實力和匹配素質的人員來運行更高檔設備,我國有六成人口的胸片在基層解決不了。輻射性檢查對病人的利弊評估,需要權衡。在基層、社區一些沒有條件做X光片檢查的單位裡,通過胸透發現問題,盡早開展治療,比不查而失去治療的最佳時間要好。隨著舊的X光機的淘汰、數字化攝影的普及,胸透優勢喪失,使用率自然會逐漸降下來。

Q如果在這家醫院做過相關x光拍照檢查,到另一家醫院還要求再做這類檢查,是否算是過度醫療?

鄭新:有的照片可以作為診斷依據,但保存得不好的照片不能作為診斷依據。普通炎症和結核等用藥不會耽誤治療療程,但如果是腫瘤等進程性很快的疾病,需要考慮腫瘤的生長速度和治療方案,需要再次進行輻射性檢查,並不是過度醫療。



宮頸糜爛就是女性身體成熟雌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下的生理反應,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療。

常識誤讀2 成年女性的體檢報告經常出現宮頸糜爛的診斷

「宮頸糜爛」在醫學上已被廢除

「宮頸糜爛這種說法並不科學,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糜爛,只是一種雌激素刺激下的生理反應。」北京婦產醫院婦科主任盧丹表示,宮頸糜爛其實就是女性身體成熟雌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下的生理反應——導致宮頸柱狀細胞外翻,根本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療。宮頸糜爛和宮頸炎是兩回事,跟由HPV病毒引起的宮頸癌更沒有關係。

「只要TCT檢查(液基薄層細胞檢測)或病原體檢查屬於炎症,白帶正常沒問題,就不用特殊處理。一些女性通過體檢發現『宮頸糜爛』,如果在被發現之前沒有白帶增多、有異味等症狀,為此天天去做盥洗、服用大量抗生素等行為屬於過度治療,是完全沒必要的。」盧丹表示,對宮頸糜爛的擔心過猶不及。

盧丹說,宮頸糜爛在醫學上是一個被廢除的名詞,它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宮頸柱狀上皮外移的病理學診斷表現,可能是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宮頸炎可分為真性宮頸炎和假性宮頸炎兩種形式。

「真性宮頸炎,也稱為急性宮頸炎,是指可以查到病原體感染的,又稱特異性子宮頸糜爛,如衣原體、支原體等,具體表現為覆蓋在子宮頸陰道部表面的鱗狀上皮壞死脫離,形成表淺的缺損,毛細血管充血水腫,腺體閉鎖,積存黏性或膿性分泌物,表面常呈赤紅色,凹凸不平,這稱為真性糜爛,需就醫處理。

假性宮頸炎,也稱慢性宮頸炎,一般多為孕齡婦女受體內雌激素影響,為非特異性的,指的是宮頸外口表皮脫落後,被另外一種上皮組織代替,即先前上皮損傷後,由於子宮頸管黏膜的柱狀上皮增生,並向子宮陰道部鱗狀上皮的缺損處延伸,覆蓋創面,取代了原鱗狀上皮缺損的區域,由於柱狀上皮較薄,黏膜下方充血的毛細血管明顯易見,所以肉眼見宮頸外口病變黏膜呈鮮紅色糜爛樣,但並非真的糜爛。」

來源: 新京報

假性宮糜並不會影響生育

查體時發現輕度和中度宮頸糜爛,會造成很多女性的惶恐心理,實際上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沒有病原體感染,沒有白帶異常,有很多女性宮頸糜爛很多年、在絕經後即可自行癒合,對生活並無影響。」

盧丹說,臨床上90%的宮頸糜爛指的都是假性宮頸糜爛,而非由病菌感染引起的真性宮頸糜爛。所以不能簡單地以為已婚、有過性生活的女性較容易發生。未婚女性、沒有過性生活的女性也有可能出現假性宮頸糜爛。

孕婦因為體內雌激素水平較平常高,分泌物增多,很容易發生宮頸糜爛,糜爛會比平時加重,但不用為此擔心,嬰兒在母體中傳染的宮頸糜爛,一般在青春期之前就癒合了。

盧丹說,宮頸糜爛並不會影響生育。除非是重型糜爛,白帶量多,發生惡性病變時需要做宮頸治療,不是所有的宮頸炎都需要做激光治療等。衣原體感染的宮頸炎,可使用四環素等口服藥;對於非特異性宮頸炎,白帶異常增多,局部充血和水腫,使用普通治療宮頸炎的藥減輕局部炎症就可以;而對於HPV呈陽性的患者,會增加一些干擾素來抑制病菌繁殖,提高患者免疫力。

盧丹說,一定要選擇正規診療機構,過度治療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尤其是未生育過的女性,過度治療可能會造成懷孕時的宮頸難產,增加手術產的機會。

盧丹說,對於病菌感染的宮頸糜爛,並非激素改變造成的,而是通過外界病原體侵入而染得。一般是通過不潔的性行為接觸傳染的,也有通過未經消毒的洗浴場所等傳染得來。

來源: 新京報

擔心癌變沒有必要

盧丹解釋說,很多人擔心宮頸糜爛會導致宮頸癌是沒有必要的,只有少數通過HPV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宮頸糜爛患者,如果不能自愈的話,會有轉化為宮頸癌的可能性。如果女性分泌物沒有增多,白帶沒有異味,定期做TCT檢查和防癌檢查即可。對於持續的HPV呈現陽性的病人,需要每年做宮頸癌篩查。不需要上藥、盥洗、物理治療,更不用切除部分宮頸,懷孕期間也無需處理。對輕度和中度宮頸糜爛不過度治療,是觀念的轉變,是一種進步。

具體來說,如果檢查出現常見的不典型鱗狀細胞,一般不用特殊處理,只需用一些口服藥,定期複查即可;如果持續出現不典型鱗狀細胞,並且HPV檢查呈陽性。盧丹建議可以做一個陰道細胞活檢,如果只是炎症,則無需擔心;如果出現輕度宮頸糜爛,可以不做手術,使用普通的治療宮頸炎的藥進行治療;如果半年後HPV檢查依然呈現陽性,宮頸細胞輕度的不典型增生持續,則需要做一個小的病灶切除;如果出現宮頸細胞中度的不典型增生,則需要稍微大一些的門診手術;如果症狀再加重,加上局部的腺體累積,則需要做一個宮頸的局部切除手術。

盧丹強調說,從門診來說,一般都只是需要局部處理的宮頸糜爛患者,發展到宮頸癌的患者是少之又少的。

■ 體檢新知

腫瘤標誌物陽性只能提示高危人群

Q在體檢機構的套餐訂製中,有不少咨詢師會向體檢者推薦腫瘤標誌物的檢查。作為反映腫瘤存在的化學物質,腫瘤標誌物真的可以發現腫瘤嗎?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小兒腫瘤科主任張廣超:目前已知的腫瘤標誌物雖然不多,但有些具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意義。比如說前列腺癌的標誌物對於癌症定性有很大意義;對甲胎蛋白AFP的檢測,如果檢測結果高的話,提示肝癌的可能發生幾率較高的意義較大;CA-125糖類抗原的標誌物,在卵巢癌和其他婦科癌、胃癌人群中有一部分升高,但盆腔炎的糖類抗原CA-125也高;另外有一些特殊的腫瘤,如神經原性腫瘤,神經烯醇酶NSE在神經性腫瘤中比較高……類似標誌物可以做腫瘤定性的參考,但不能說就一定確定就是某種癌症。如腸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標誌物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標誌物是陽性的,不一定就是腫瘤,只能算是高危人群。肺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並沒有特定的腫瘤標誌物。沒有一種特定的腫瘤標誌物高就是癌症。

體檢時,並不需要將所有的腫瘤標誌物都檢查一遍。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據可能的高危因素去選擇檢查,腫瘤標誌物並不是確診癌症,而是縮小人群;癌症的確診需要經過影像學診斷、臨床表現等。比如CA-125高的婦女,可能有月經不調、分泌物較多的情況,需要集中檢測盆腔、卵巢和子宮,如果HPV呈陽性,婦科需要通過劃片等診斷,診斷的金標準是病理學判斷檢查,而非腫瘤標誌物檢查。

美兆集團國際健康管理機構前總經理戴明哲:腫瘤標誌物本身也是運用於腫瘤患者確診後的檢測、干預用,而非腫瘤篩查。腫瘤標誌物的特異性很低,我們目前只做特異性較高的幾項腫瘤標誌物檢測。其他不具有排查意義。

來源: 新京報
arrow
arrow

    scorida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