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故事是我自己編的。

說是有一次森林裡開「森林好人」評選大會,所有的動物都去參加評選投票。在組委會列出的候選人名單裡,大象作為森林裡公認的好人,當選「森林好人」的呼聲最高,位居前列,但是結果出來後大象得票非常低,當然也沒能當選「森林好人」,原因是螞蟻們全都投了反對票(螞蟻選民的數量巨多),這讓森林裡的動物們都感到十分詫異:「為什麼所有螞蟻選民都投大象的反對票?大象跟螞蟻有什麼仇有什麼怨嗎?」為此森林日報的記者採訪了蟻後,說:「大象誠懇老實、熱愛勞動、樂於助人,這樣的一個好同志,為什麼螞蟻選民全都投了大象的反對票呢?蟻後,您能告訴我們答案嗎?」蟻後說:「我們的天敵很多,比如食蟻獸和鳥類,當然食蟻獸根本沒資格當候選人,我們也不可能選它。大象不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我們懼怕大象更甚於鳥類,因為鳥類一次只可能吃掉一隻或幾隻螞蟻,但是大象一次踏過一個螞蟻窩,便要死掉成千上萬隻螞蟻,我們因此死掉了多少蟻民,它夠得上森林好人的評選標準嗎?我們又怎麼會評選大象為森林好人呢?」森林記者啞然。

我編這個故事主要用於說明:在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其實也猶如一座森林,裡面生活著各色各個層次的動物(不過生存在底層螞蟻似的人們佔絕大多數),應該說大家都是和善而處的,客觀上誰對誰都沒有惡意,誰也不是誰的天敵,但有時候那些身體龐大具有一定主導權的人們一次不經意失誤,便可能造成對一群人的傷害。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想,是因為一則湖南株洲一個工業區因污染而讓一個村子成寡婦村的新聞讓我有所思。新聞說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工業區分佈著冶煉、化工、發電等數十個重污染型企業,數千居民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目前當地居民患癌的比例已經超過10%,遠遠超過全國腫瘤發病率,不少男人患病而死女人則成了寡婦……觸目驚心!而且,全國類似村莊、類似事件,已經越來越多……

憑心而論,當政者與當地居民無怨無仇,他們固然也有諸多難處和難言之苦;但是,無論什麼難處和難言之苦,都不能作為不治理企業污染的借口,因為有不少的蟻民已經用生命為污染買了單,還有多少人經歷了家破人亡的悲劇,那些背後,當政者敢說感同身受?

這便是大象踏過螞蟻窩的絕好例子——當政者在向人大報告工作時會用美好詞語來展示他們的功績(當然不可否認成績是主要的),恕不知當初他們的一次失誤,造成的卻是一些鮮活生命的患病直至最後痛苦死亡。出現這樣的事,無論他們怎麼描繪蟻民未來的美好夢想,都抹不掉那令人刺痛的恥辱。因此說為政不易,當局者一次決策失誤便可能對一窩蟻民造成災難。

推而廣之,在許多時候很多人的職業會充當大象的角色。比如火車、客車司機等等,他們的一次不當操作便可能給那些車上的人們帶來無窮的災難,國內發生諸如此類的事件已經不在少數;雖然於其生涯中也許只是一次,但是對車上乘客來說卻是一生的影響,有些人可能因此喪失寶貴的生命,同時也會殃及遇難者的家庭;而那些倖存者,無疑在肉體和精神上都會受到巨大的創傷。

世界是普遍聯繫與發展的,事物之間會相互影響,離得近的事物或人與人之間必然會對對方產生影響,就如萬有引力一般,只不過有些事物距離得太遠而使引力趨近於零。演繹開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可能自覺或不自覺的影響到別人,成為傷害到螞蟻的一隻大象。作家畢淑敏在一篇文章裡講過她曾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她上小學時參加學校的合唱團,唱得很投入,可是有天老師說,原來唱得最難聽的是畢淑敏,你以後不用再來了,這讓她深受打擊,雖然後來老師還是讓她歸了隊,但是只允許她張嘴對口型,不許發出聲音,由此畢淑敏患上了唱歌恐懼症,再也不敢唱歌。一個從教多年的老師,其所教學生數以百計,老師未必對畢淑敏有意為之,可就是因為這一次不經意的刺激,對一個人卻造成了終身傷害。試想螞蟻被大象這種大傢伙傷害一次後,除了恐懼、心酸、仇恨和一生的陰影,還會留下什麼呢?

法院裡的法官、醫院裡的醫生,甚至賣菜的小販,他們的一次不當職業行為都可能會帶給他人一生的影響。一個法官一生審判的案子不在少數,但是每一個案件都和活生生的人相關,對罪犯量刑過輕是對受害者的不公平,量刑過重會造成冤案和加重罪犯的刑期,唯有公正判案才是對法律的尊重;治病救人的醫生每年也必經手大量的病人,若有一例診斷或施治不當,則病人危矣!即便是賣菜的小販若昧著良心將過期變質的菜賣與消費者,那買菜的人還不得成為受害者。大象對螞蟻的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職業操守顯得十分重要。

大象和螞蟻生活在同一個生物圈,自然也會相互產生影響。不過無辜的螞蟻,在大象面前永遠都是弱者,弱小到不堪一擊。螞蟻自然能意識到它們的弱小,事實它們只想安定的生活,只要包括大象在內的其它動物不來傷害它們,它們就已經非常滿足了,更別說主動去招惹大象,那樣無異於自找麻煩。

一隻螞蟻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眾多的螞蟻便會形成強大的力量。非洲的行軍蟻和南美的猛蟻,都是很厲害的食肉性螞蟻,有介紹說行軍蟻可在半天之內吃下一頭野豬或豹子;由是推斷:大象再大,在它病危後只要有足夠多的螞蟻,絕對能把大象吃得只剩下骨頭架子。所以大象如果小覷螞蟻的力量,大象也會吃虧的。螞蟻在數量上佔絕對的優勢,特別是當那些螞蟻擁有利器時(也就是有發言權的時候),螞蟻戰勝大象就可能會成為一種現實,特別是對那種病入膏肓的大象。

當然小群體的螞蟻也能影響到大象。試想當一群瘋狂的螞蟻不要命鑽進大象鼻子或耳朵的時候,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呢?不過出現這種現象的前提只有可能是大象把螞蟻激怒了,螞蟻不甘被欺侮而對大象進行的報復。好萊塢動畫電影《別惹螞蟻》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因為經常受到欺負而把怒氣撒到螞蟻身上,螞蟻們於是對這個小孩展開了報復,將小孩變成螞蟻大小並帶到螞蟻王國判做苦工,後來小孩逐漸學會了昆蟲世界的生存法則和螞蟻們成為了朋友,並在螞蟻們陷入危機時伸出援手。可見螞蟻也很有智慧,輕視和欺負螞蟻乃至任何一種弱小動物,都有可能受到懲罰。

性格溫和的大象本屬善類,並不可怕,而且從主觀上講它也並沒有傷害螞蟻包括其它小動物的故意,從法律上講就是這個故事是我自己編的。

說是有一次森林裡開「森林好人」評選大會,所有的動物都去參加評選投票。在組委會列出的候選人名單裡,大象作為森林裡公認的好人,當選「森林好人」的呼聲最高,位居前列,但是結果出來後大象得票非常低,當然也沒能當選「森林好人」,原因是螞蟻們全都投了反對票(螞蟻選民的數量巨多),這讓森林裡的動物們都感到十分詫異:「為什麼所有螞蟻選民都投大象的反對票?大象跟螞蟻有什麼仇有什麼怨嗎?」為此森林日報的記者採訪了蟻後,說:「大象誠懇老實、熱愛勞動、樂於助人,這樣的一個好同志,為什麼螞蟻選民全都投了大象的反對票呢?蟻後,您能告訴我們答案嗎?」蟻後說:「我們的天敵很多,比如食蟻獸和鳥類,當然食蟻獸根本沒資格當候選人,我們也不可能選它。大象不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我們懼怕大象更甚於鳥類,因為鳥類一次只可能吃掉一隻或幾隻螞蟻,但是大象一次踏過一個螞蟻窩,便要死掉成千上萬隻螞蟻,我們因此死掉了多少蟻民,它夠得上森林好人的評選標準嗎?我們又怎麼會評選大象為森林好人呢?」森林記者啞然。

我編這個故事主要用於說明:在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其實也猶如一座森林,裡面生活著各色各個層次的動物(不過生存在底層螞蟻似的人們佔絕大多數),應該說大家都是和善而處的,客觀上誰對誰都沒有惡意,誰也不是誰的天敵,但有時候那些身體龐大具有一定主導權的人們一次不經意失誤,便可能造成對一群人的傷害。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想,是因為一則湖南株洲一個工業區因污染而讓一個村子成寡婦村的新聞讓我有所思。新聞說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工業區分佈著冶煉、化工、發電等數十個重污染型企業,數千居民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目前當地居民患癌的比例已經超過10%,遠遠超過全國腫瘤發病率,不少男人患病而死女人則成了寡婦……觸目驚心!而且,全國類似村莊、類似事件,已經越來越多……

憑心而論,當政者與當地居民無怨無仇,他們固然也有諸多難處和難言之苦;但是,無論什麼難處和難言之苦,都不能作為不治理企業污染的借口,因為有不少的蟻民已經用生命為污染買了單,還有多少人經歷了家破人亡的悲劇,那些背後,當政者敢說感同身受?

這便是大象踏過螞蟻窩的絕好例子——當政者在向人大報告工作時會用美好詞語來展示他們的功績(當然不可否認成績是主要的),恕不知當初他們的一次失誤,造成的卻是一些鮮活生命的患病直至最後痛苦死亡。出現這樣的事,無論他們怎麼描繪蟻民未來的美好夢想,都抹不掉那令人刺痛的恥辱。因此說為政不易,當局者一次決策失誤便可能對一窩蟻民造成災難。

推而廣之,在許多時候很多人的職業會充當大象的角色。比如火車、客車司機等等,他們的一次不當操作便可能給那些車上的人們帶來無窮的災難,國內發生諸如此類的事件已經不在少數;雖然於其生涯中也許只是一次,但是對車上乘客來說卻是一生的影響,有些人可能因此喪失寶貴的生命,同時也會殃及遇難者的家庭;而那些倖存者,無疑在肉體和精神上都會受到巨大的創傷。

世界是普遍聯繫與發展的,事物之間會相互影響,離得近的事物或人與人之間必然會對對方產生影響,就如萬有引力一般,只不過有些事物距離得太遠而使引力趨近於零。演繹開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可能自覺或不自覺的影響到別人,成為傷害到螞蟻的一隻大象。作家畢淑敏在一篇文章裡講過她曾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她上小學時參加學校的合唱團,唱得很投入,可是有天老師說,原來唱得最難聽的是畢淑敏,你以後不用再來了,這讓她深受打擊,雖然後來老師還是讓她歸了隊,但是只允許她張嘴對口型,不許發出聲音,由此畢淑敏患上了唱歌恐懼症,再也不敢唱歌。一個從教多年的老師,其所教學生數以百計,老師未必對畢淑敏有意為之,可就是因為這一次不經意的刺激,對一個人卻造成了終身傷害。試想螞蟻被大象這種大傢伙傷害一次後,除了恐懼、心酸、仇恨和一生的陰影,還會留下什麼呢?

法院裡的法官、醫院裡的醫生,甚至賣菜的小販,他們的一次不當職業行為都可能會帶給他人一生的影響。一個法官一生審判的案子不在少數,但是每一個案件都和活生生的人相關,對罪犯量刑過輕是對受害者的不公平,量刑過重會造成冤案和加重罪犯的刑期,唯有公正判案才是對法律的尊重;治病救人的醫生每年也必經手大量的病人,若有一例診斷或施治不當,則病人危矣!即便是賣菜的小販若昧著良心將過期變質的菜賣與消費者,那買菜的人還不得成為受害者。大象對螞蟻的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職業操守顯得十分重要。

大象和螞蟻生活在同一個生物圈,自然也會相互產生影響。不過無辜的螞蟻,在大象面前永遠都是弱者,弱小到不堪一擊。螞蟻自然能意識到它們的弱小,事實它們只想安定的生活,只要包括大象在內的其它動物不來傷害它們,它們就已經非常滿足了,更別說主動去招惹大象,那樣無異於自找麻煩。

一隻螞蟻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眾多的螞蟻便會形成強大的力量。非洲的行軍蟻和南美的猛蟻,都是很厲害的食肉性螞蟻,有介紹說行軍蟻可在半天之內吃下一頭野豬或豹子;由是推斷:大象再大,在它病危後只要有足夠多的螞蟻,絕對能把大象吃得只剩下骨頭架子。所以大象如果小覷螞蟻的力量,大象也會吃虧的。螞蟻在數量上佔絕對的優勢,特別是當那些螞蟻擁有利器時(也就是有發言權的時候),螞蟻戰勝大象就可能會成為一種現實,特別是對那種病入膏肓的大象。

當然小群體的螞蟻也能影響到大象。試想當一群瘋狂的螞蟻不要命鑽進大象鼻子或耳朵的時候,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呢?不過出現這種現象的前提只有可能是大象把螞蟻激怒了,螞蟻不甘被欺侮而對大象進行的報復。好萊塢動畫電影《別惹螞蟻》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因為經常受到欺負而把怒氣撒到螞蟻身上,螞蟻們於是對這個小孩展開了報復,將小孩變成螞蟻大小並帶到螞蟻王國判做苦工,後來小孩逐漸學會了昆蟲世界的生存法則和螞蟻們成為了朋友,並在螞蟻們陷入危機時伸出援手。可見螞蟻也很有智慧,輕視和欺負螞蟻乃至任何一種弱小動物,都有可能受到懲罰。

性格溫和的大象本屬善類,並不可怕,而且從主觀上講它也並沒有傷害螞蟻包括其它小動物的故意,從法律上講就是它並沒有犯罪的故意甚至連犯罪動機都沒有。大象踏上螞蟻窩的機會並不多,但是一旦踏上,大象腳下的螞蟻又有多少生存幾率?——傾巢之下、焉有完卵,大象對螞蟻的傷害都完全是因為過失而造成的嚴重後果。

要避免發生大象踏過螞蟻窩事件,就是要著重防止大象過失行為的發生,應該從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大象要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個龐然大物,一腳下去便可能傷害到諸多的生靈,因此行路絕對要小心翼翼;二是森林裡要設置一些標誌,比如有螞蟻窩的地方,就大大的樹一個牌子:「此處有螞蟻」,以提醒大象和其他大型動物小心通過;三是螞蟻要有自己的觀察哨,發現大象可能過來,便及時的提醒它,有了問題及時向大象反饋,避免同樣的事件再次發生。

社會有社會的規矩,叢林有叢林的法則。大象以其身材之巨佔有絕對優勢,螞蟻因其身體細小而處於弱勢,但若不是敵人,二者須和平共處,特別是大象要考慮和照顧到螞蟻的安危及利益,善待它們,這樣才能保證生態的平衡性。veda salon 黑店, veda salon 差, veda salon 好唔好, 黑店, veda salon 黑店, veda salon 差, veda salon 好唔好, 黑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orida53 的頭像
    scorida53

    冷月秋水寒饰燎背

    scorida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